1獨居老人家中突遭停電“安康通”自動報警
2后方平臺工作人員第一時間獲取信息
3工作人員迅速通知老人兒子回家查看
4老人兒子趕回家發現是虛驚一場
184歲的汪老總聽不見門鈴
2鄰居為他家裝帶指示器的門鈴
3街道獲悉后贈老人遙控門鈴
4門鈴帶遙控器100米內有效
制圖/黃欣
□晨報記者 陳里予
昨天申城又迎來了高溫,如何防止獨居老人猝死及一旦發生意外如何第一時間發現?上海市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緊急發出了關于高溫期間做好獨居老人結對關愛的通知。不過專家認為,政府建立的這張“支持監護網絡”代替不了子女盡孝,子女應該是老人生命安全的第一責任人。
隨著越來越多的獨居老人告別老式公房住進高樓、新小區,他們的安全問題面臨著新的、更大的考驗。業內人士呼吁,在關愛獨居老人的社會網絡中,除了鄰居,物業保安也應該盡快加入。
子女作為——
電話打不通要多留心眼
在市老年學會秘書長孫鵬鏢看來,時值盛夏,極易引發老年群體的各類身體不適;對于那些不能“常回家看看”的子女而言,特別應引起重視與警惕。“子女是贍養父母的第一責任人,不能一味把照顧、看護父母的責任推給政府、社會。”孫鵬鏢認為,新修訂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將“經常看望或問候老年人”條款納入,針對性就在于此。“看望或問候父母,即使回不了家,也可以常電話聯系,電話問候更要到位,幾個電話打不通,不能自找理由了之。老年群體畢竟不同于其他群體,他們不接電話,可能遇到了什么麻煩。這個時候不妨多留一個心眼,打一下鄰居或居委會電話,請他們上門看一下,也許悲劇就不會發生。”
政府作為——
提升高溫天關愛級別
昨天,上海市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緊急發出關于高溫期間做好獨居老人結對關愛的通知中特別強調,將會借助廣泛宣傳《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的輿論氛圍,動員子女常回家看看,居(村)委要了解純老年人、獨居老年人子女依法履行義務的情況,使子女認識到關心照料老人,子女是第一責任人。
與此同時,個別區縣近日也召開緊急會議,特別提高了高溫天獨居老人的關愛級別,從昨天起通知到老人子女,督促他們高溫天特別要關心老人,關愛員也會做好告知子女的記錄,并增加子女關心父母的社會記錄檔案。要求再次梳理各社區內的獨居老人情況,不留下死角。
社會作為——
動員社區力量共同關愛
如何在獨居老人第一責任人子女之外再把一道關?9年前,上海開始構筑關愛獨居老年人的巨大網絡。2004年下半年,市老齡辦制定并下發了《關于開展對本市純老年人家庭結對關愛行動的意見》,通過組織動員社區力量及子女親屬,共同關心純老年人家庭的老人。目前,針對全市23.35萬獨居老人,有約16萬名社區黨團員、居委會干部、樓組長和助老志愿者以各種形式參與結對關愛活動,全市獨居老人因結對關愛而及時避免了很多意外事故的發生。截至去年年底,全市共計19.5萬老人收到“每天問候”。
未來規劃——
建議保安納入關愛網絡
未來,上海獨居老人還將大幅增加。上海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透露,針對全市23.35萬獨居老人,上海提出了“5+X”服務標準,即“一廣泛告知、二經常問候、三熱線咨詢、四安全檢查、五應急求助”。“X”為何物?獨居老人有什么需求,有多少難題,有關部門、有關人員都要提供服務。據悉,獨居老人“5+X”的關愛措施還將進一步完善關愛行動的方式和內容。
隨著住房改善,越來越多的獨居老人將在高樓、高檔小區中生活。如何保障這些高齡獨居老人的生命安全將成為新的問題。業內人士透露,有別于老式小區的鄰里關系,高檔小區內獨居老人們的生活圈子也將改變。和獨居老人見面較多的可能不再是鄰居,而是保安。在獨居關愛網絡中,建議越來越多的保安能夠納入進來。
守護獨居老人·新方法
隨著越來越多的獨居老人告別老式公房住進高樓、新小區,他們的安全問題面臨著新的、更大的考驗。近來,新科技、新技術的開發應用為獨居老人的安全提供了保障。如從瑞典引入的“安康通”、帶有遙控器的指示門鈴等,它們成為構建關愛老人社會網絡的元素之一。
目前現狀
整體收入低,自理能力差
獨居老人有什么樣的困難?2004年,一項針對上海獨居老人進行的調查發現:近30%的老人擔心生病時無人照顧;28%的人擔心生活不能自理;8%的人擔心遭遇突發事件無人救援。在獨居老人的自評中,66%老人認為自己生活水平一般,近20%的老人認為生活較為貧困。調查認為:獨居老人最為突出的問題是整體收入偏低、自理能力較差。此外,心理狀況評估發現獨居老人的抑郁比例達95%,有強迫癥狀的老人達87%。合肥保安公司